找到相关内容313篇,用时2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学释疑

    不妨由简入繁,首从《八大人觉经》起,接研《四十二章经》,《遗教》,《梵网经》,此为应有常识。《净土三》,此属求定之行门。《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三十唯识颂》,《金刚经》,《般若心经》,《...一、通问 问: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是何等事? 答:大事者,生死也。请细思想,人间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惟此事独能了之,所以应世,来为众生解决此事也。 问:人生究竟为什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2047023.html
  • 十善法戒

    空谈。在《遗教》中世尊对我们说要以戒为师,可见戒律实在是我们学的首要一步。   戒律有很多种。有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比丘戒等等。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例如三聚戒把戒律分成: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进步,甚至没有入门。更谈不上有什么现实的利益。学在行动上首先要开始护持十善业道。   如果没有十善业道这一步,那么学等同儿戏。   在本后面还曾单独强调:   若不真实希求如是十善业道所证佛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4049126.html
  • 舍利之浅探

    称之为法身舍利,如《遗教》云:“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  为留存世间的佛法而造塔,以缘起法颂藏于塔内,称之为法舍利窣堵波。而将藏于塔内的法,称为法颂舍利。这是从对佛陀...或全身、发、爪、灰,通号舍利”2。即是人之身体功能,到了没有生机时,即称之为舍利。及律典中指出有四种人,是值得尊敬建塔供养礼拜的,为:如来、圣弟子、辟支、转轮王等四种。为区分此间之不同,故称之舍利...

    若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4650964.html
  • 佛教与军事

    手持智慧宝剑,以智慧砍伐烦恼强魔。《遗教》云:“若有智慧,则无贪着,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又说:“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苦之良药也,伐...呢?《中阿含》说:“以欲为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子、兄弟、姊妹、亲族展转共诤,更相说恶,况复他人?以欲为本故,民民共诤,国国共诤,彼因斗争,更相憎故,以种种器杖展转相害。”人类有历史以来,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5951247.html
  •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简体标点本校勘记

    》第四册之一,台湾佛教出版社发行)。  二、校勘记录  ●卷一  1、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标点本〗《四十二章经》云:“夫心者,置之一处,无事不办。”  〖校注〗查此处引文出自《遗教》,通行本“置...戒品已具足。”(《金山江天禅寺传戒序》引文同此)  〖校注〗此处引文,查原为:“汝是当成,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京师第一监狱于甲子元旦普说三归五戒序》、《〈梵网经心地品菩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3751718.html
  • 相与人心

    释迦牟尼佛在得道后第一句话就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在临终前他又告诫弟子:“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见《遗教》)。在如此重要的两个时间段,佛陀讲了...》卷一载,阿难见佛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因此心生感动,十分渴仰,并从佛剃落;《地藏菩萨本愿·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讲地藏菩萨之过去久远前身大长者子见当时的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的相好...

    罗 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5652740.html
  • 从人道到佛道

      佛法中,从发心、信仰,到究竟的证悟,尚需经过解行的修学过程。《大毘婆沙论》说:“有信无智,增长愚痴;有智无信,增长邪见。”《遗教》说:“闻法而不行,如人数他宝,自无一分毫。”《楞严经》说:“...身上求,离开了众生,就没有,离开了群众去求道,是没有道可求的。佛陀在各种经论中也一直强调:“我是众中的一个。”六祖大师更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我们要成佛,必须在人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0752887.html
  • 略谈中国汉传佛教书法与佛教传播

    书法名作。如王羲之书《遗教》;唐邕书《维摩诘所说》;张旭书《心经》;柳公权书《金刚经》、《心经》等;智永禅师书《千字文》;南唐后主李煜书《心经》;苏轼书《心经》、《金刚经》、《华严经》、《楞伽》、《圆觉经》;黄庭坚书《文益禅师语录》;柳闳书《楞严经》;苏过书《金光明经》;宋高宗书《金刚经》、《心经》;赵孟頫书《金刚经》、《说四十二章经》、《妙法莲华经》;林则徐书《阿弥陀》、《金刚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92453108.html
  • 法藏碎金·持戒门

    ?去!吾不用。天神愈敬。(第二十六章)   《遗教》   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故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   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若纵...  法藏碎金·持戒门   作者:徐恒志辑录 文章来源:录自《法藏碎金》   第二 持戒门   《说四十二章经》   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

    徐恒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34753912.html
  • 惭愧忏悔

    因此列为佛教七圣财之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有惭愧心的人,不但能时时自我反省检讨,而且处处替他人着想,他的道德人格必然是高尚磊落的,就像一个人披上璎珞,人身也为之庄严起来,因此《遗教》...所造的罪恶而感羞耻的心为“惭”,以自己所造的罪面对他人时,引以为耻的心为“愧”。而《北本大般涅槃》卷十九更积极的解释“惭”就是自己不造罪,“愧”是不教他人造罪。在唯识学的五十一心所中,惭、愧与信、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34954460.html